课后时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间段,一般都由家长按各自的理解自行安排。但是一方面很多家长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有效陪伴孩子也是门技术活,家长都很头疼。正因为如此,教育部推出延时服务这样的善政,主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大力推进来解决大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
可是还是有一部分家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对餐饮、午休、精细看护等的要求更高,对时间的要求更长,这样校内延时服务就仍然满足不了这部分家庭的需要。这时候家长就会选择合适的校外机构来解决。校外托管机构作为校内延时的有益补充,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和认可;也从另一个方面为社会解决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一)众说纷纭,校外托管服务缺乏定义
长期以来,面对“托管班”、“小饭桌”等名目繁多的各类托管机构,因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监管归属模糊,托管服务机构“脱管”问题突出。各地对社会托管机构的归属也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认为是教育培训机构,有的认为是家政服务机构,有的认为是社会服务机构,行业属性没有明确定义。尤其是在“双减”之后,大多从业者一片茫然,不知道行业何去何从。
(二)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托管行业相关政策制度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政府因地制宜,规范、引导课后服务行业有序发展。
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一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21),第一次明确将“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纳入行业分类,归属于“其他居民服务业”。广大校外托管机构终于有了明确的身份。
之后各省份陆续开放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注册业务,全国大大小小的校外托管机构纷纷变更注册,由各种五花八门的如教育咨询、家政服务等注册门类进行变更。截至2022年3月,短短不到1年时间,就有近20万家中小学生校外服务托管机构成功注册,行业变得合法合规。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由于校外托管机构的服务主体是中小学生,各从业机构仍有疑虑,不明确校外托管机构是否在双减的范围。大多从业者一片茫然,不知道行业何去何从。
2022年3月,珠海市、厦门市先后发布托管行业相关政策规定,明确托管行业归属的职能部门。两地均是在“双减”后发布的政策,这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表明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作为校内延时服务的有益补充,是广大家庭需要的服务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校外托管机构只要不涉及学科及非学科的培训,是合法合规的。这样,校外托管机构从业者的靴子终于可以落地了。接下来该好好研究如何更加符合有关部门的监管要求。
【 珠海 】
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珠海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珠海市各镇(街道)履行辖区内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
【 厦门 】
厦门市思明区、集美区和翔安区教育局陆续发布通知,首次明确了不同类型机构的主管部门分工,其它类型及托管机构由街道主管。
(三)政策解读,释放利好消息,托管行业日渐明朗化
1、明确行业性质,长期发展有保障
国家层面出台扶持托管行业政策及两地经济特区明确托管行业属性的通知,说明政府充分重视托管行业、加强对行业的有效监管,重新定位课后托管行业归属及方向,不再属于教育培训领域,不再受“双减”利剑轩腰,行业空悬的心终于可以落地。
2、助力托管园点规范,有效提升托管服务水平
此次通知旨在有效改善托管行业的管理现状,规范学生校外托管机构行为,引导行业向规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促使托管园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托管环境,提供更多元的课后服务内容,提高整体托管水平。
3、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前景分外明朗
随着街道社区/居委会参与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参与合办“三点钟学校”等各种家庭服务托管机构,提升了托管服务的社区性质,今后托管很有可能列入社区固化服务范畴,未来还可能享受社区服务相关福利政策,与养老托育同等效力。校外托管行业将迎来更加广大的市场发展空间。